重庆往事
发布时间: 2025-05-01

不管我往未来的滑行有多快、多久、多远,都仍然活在不完整、不完美、不完善的记忆里面。
……
        第四章
       几乎每一个小小的村落都被竹林层层叠叠的包裹起来。也有露出的农舍檐角,在通往村庄的小路上远远的就可以看到。每当有陌生的路人穿过村庄,透过竹林穿出来的犬吠声,明确的表达了这个村庄正处于某种例行戒备。越过竹林的范围,往山坡延伸的部分是土,往低洼延伸的部分就是田。弯弯曲曲的小路沿着田和土的边沿自然的延伸。我在20岁以前都住在这样的村落里,感受这里的一草一禾、一天一地、一冷一热。我一直坚持讨厌这样的村落,暮气沉沉的毫无生机可言。
       村庄的人口和土地都不多,产出也不多。除了自给自足,少量的农产品也只能通过贱卖来换钱。除了盐铁这样的刚需,还有电费以及必要的医疗和教育支出。在还有农业税的时候,大多数青壮年都开始出门打工。公粮及农业税掏空了村庄所有的财富积累,不出门务工,在田土里面刨食就真的只够糊口。至于取消农业税以后,村庄会随着最后的农人死去,最后的农民和村民都将消失。没有村民的村庄显得非常的落寞和破败。住在城里的继承人既不想回来住,也不会允许别人来住。可以想见,随着那条老狗的叫声也渐渐的失去生气,新修的水泥路最终也没有留住村庄该有的希望。
       几十年来,链接村庄的除了小路,就是各种匠人,比如篾匠等手艺人。与木匠不一样,在木工的工具没有电气化以前,对木头的加工和利用都非常难。一来是树木的生长周期长,二来是木头的加工难度大、效率低。而竹子不一样,不仅仅是生长快,加工的难度也比较低。竹子能够做绳子,也可以做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工具,撮箕、簸箕、筲箕、箩兜及大大小小的晒具、各式各样的睡具。竹制品介入到生活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因为农民完全离不开竹子,所以房前屋后都有栽种竹子。可以说,每一个院落就是一个竹林,每一个竹林就是一个村落。
       竹子四季长青,就像是村庄的绿色棉被。在褥热的夏天里,竹子能够给村庄挡住一些热浪,该遭受的闷热还是少不了。在缺风少雨的时候,竹林里隐藏的蚊子军团总能够给与细皮嫩肉的孩子们制造一些额外的成长趣味。如果是在清晨,竹林下的凉风一样可以吹得骨头生疼。与冬天的那种冷不一样,凉凉的露水也试图浇灭人体内最后一丝暖意。当冬天那种冷风穿过竹林,它想撕碎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竹林对此毫无作为。
       竹林也可以给与家禽一些庇护。不过,这个世界上本应该没有家禽,家禽是鸟的一部分,只是被驯化了而已。也没有什么家畜,家畜是兽的一部分,在被驯化之后成为了人类的帮手或食物,又或者兼而有之。在村庄里,家禽就是鸡鸭鹅,而家畜就是猪牛羊。狗是非常奇怪的一个物种,它与大多数人一样都被驯化,即被要求有用,还被要求忠诚。最终的结果是除了擅长摇尾乞怜,还要通过吃屎来弥补食物的不足。大多数狗与大多数人一样,毫无意外的都成为了奴隶而被奴役。村民与家畜和家禽共同构建了一种非常奇妙的生态关系。农民种粮食来驯养家畜和家禽,然后由家畜和家禽为人提供蛋白质。

 

关注微信公众号持续了解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