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的规模和律所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5-18

听说,截止至2021年4月20日,我国律师已有近53万人,律师事务所也有3.4万家。而10年前,我国律师仅有19.4万多人,律所1.69万多家,律师人数扩大了2.7倍多,开设的律所数量也增加了2倍。从律所的人数规模来理解法律服务行业是最为直观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执业律师很多的规模所的基本现状和发展问题。

从2009年开始,大成所就坐上了中国律所规模第一“王座”。至于现在,打败大成的是盈科,大成跌落至第二名。截止目前,盈科所的律师人数从10年前不到2000,到如今超过10000。2014年,盈科首次成为中国律所规模第一名,不过2015年就又被大成夺走了。当时发生了大成与Dentons合并事件,大成的规模迅速扩大,不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律所,甚至是全球最大规模律所。没想到这样的优势仅仅维持了一年,2016年,盈科再次超过大成,荣登榜首。

此外,德恒所和国浩所如同好兄般一直黏在一起共进退金杜所曾经紧随大成律所排名第2,如今跌至第9。2010年,锦天城排名第5,到了2013年跌至第8,现如今上升至第4。中银律和中伦所的序列没多大变化人数较为稳定。值得关注的是跌出榜单的两家律所,2010年-2014年还在榜单的君合所,2015年跌出榜单,中伦文德所2019年还在榜,如今也跟着君合消失在top10榜单中。2020年,京师所和德和衡所挤掉了君合和中伦文德的位置,进入榜单。德和衡在这10年间的排名稳步上升,2018年,德和衡首次进入top10如今,德和衡上升至第7名。德和衡每次上升不大,但却一直保持着增长的状态。榜单里的京师所可谓是“横空出世”在2014年时,京师所还只是一家具有18名律师的小型律所也就在这一年,京师开始了扩张之路,不断开设分所。仅2019年一年,京师就增加了1150名律师,成为当年律师增长人数最多的律所。在2020年top10的榜单里,京师更是直接坐上第3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律所的主任是从内部推,唯独锦天城比较特别。一直以来,锦天城都从律所之外找寻有名望的律师来做主任。史焕章是锦天城的第一任主任;2010年,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吴明德接任锦天城主任一职,成为锦天城的第二任主任;2018年,原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顾功耘成为锦天城第三任主任。遍观这些规模大所,创所之初不过而立之年的主任们,如今大多也已经年过半百。不过,熬过初创期的规模大所,内部同样危机四伏:业务布局不合理、盲目追求规模化、内部管理混乱……这些一旦处理不当,轻则增速放缓、利润下滑;重则离心离德,甚至分崩离析。国内的律所已经出现了管理上的问题,只是还没有出圈,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看看发达国家的律所,我们也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布洛贝克(Brobeck)一度是旧金山最大,最负盛名的律所,曾在全世界14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曾造就了无数的硅谷精英,也让这家律所发了大财。布洛贝克专注于公司上市、风险投资和并购,成为当时全美最赚钱的律所之一。1998年至2000年,收入增长了近1亿美元。3年内,律师数从400人飙升到900人,客户越来越集中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为吸引年轻人,这家所将初级律师起薪翻了一倍,高达每年13.5万美元。要知道,如果不考虑通胀等因素,2020年美国律师的平均起薪也不过16.5万。起初,这些策略都让律所获得了巨大成功。真正的崩溃始于2002年春天,“互联网泡沫”破裂,让很多人从一夜暴富到一无所有。布洛贝克也迎来“至暗时刻”:客户流失,律师逃离,剩下的只有豪华地段占地数千平米的办公室。业务构成单一,过分依赖特定领域,让律所在经济波动下迅速崩溃。布洛贝克的失败说明,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律所做业务布局绝不能靠“一招鲜”。如果无视市场规律,缺乏抗风险能力,“家底”再厚也扛不过经济下行。

再看看豪瑞律师事务所(Howrey)。2011年早春,全美第一家做反垄断业务的律所——豪瑞正式宣告破产。两年前的2009,这家律所才刚迎来史上“最赚钱的一年”。当时,其在全球拥有700名律师,17家办公室,创收高达10亿美金……短短两年间,合伙人离职出走,律所以惊人的速度分崩离析。表面看,是经济危机下管理层的决策失误所致。事实上,则可归结于多年来的盲目扩张。2000年,豪瑞决定从一家全国性律所升级为“全球化的法律平台”。此后8年时间,豪瑞通过合并、高薪挖角等手段,从200多人发展到700多人,全球拥有17家办公室。律所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也直接导致了三个后果:首先是经营成本陡增。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巨头企业纷纷倒下,也让许多律所迎来了“最糟的一年”。然而,豪瑞此时仍坚持继续规模化,还将主要合伙人的薪酬提高了近1/3。为摊平支出,律所承揽了大量疑难诉讼案件,并寄希望于通过“风险代理”为律所带来创收。起初,随着部分案子胜诉,2008年律所收获了3500万美元的律师费。但第二年,这一收费策略却没那么奏效,仅仅入账200万。随着规模变大,律师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多。对以诉讼业务为主的豪瑞来说,这无疑是个棘手问题。新入所的合伙人发现,大家在很多案件中是直接对手,导致业务根本无法开展。原本考虑和豪瑞合并的一家律所,不仅取消了计划,还挖走了大批合伙人。2011年3月,豪瑞的执委会正式宣布,决定将律所解散。

虽然这些大所的覆灭已过去很久,但血的教训仍值得快速成长的中国律师行业深思。当大家都在跑马圈地,把蛋糕做大,如果不及时把控经营风险,内部问题也会随之显现。将律所逼上绝路的可能不是对手,而是“自己人”。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创业初期,律所以“求发展”为主,创始人之间往往理念相同、目标一致。但随着人员增加、摊子做大,个别人“犯错”,使大多数利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律师职业本身就是同风险打交道,使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近些年,即便是因监管不严,违规受罚的律所也不在少数。据统计,2020年有16家律所受到司法部的公开处罚。这些律所中,79%因违反规定收费缴税、违法指派案件代理人、案件审查不严等原因受到惩处。随着政法系统的队伍整顿,越来越多的问题露出水面,代理不尽责、与司法人员不正当接触、甘当司法掮客等问题屡见不鲜。更糟的是,行业中多数律所还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

一家律所涉及的风险隐藏于业务布局、战略决策、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我们一直寄望通过规模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可能是“规模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律所绝不应仅仅聚焦于业务创收维度,而是要审视顶层设计,提升风险防控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律所而言,内部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具备“识别+评估+消除”风险的能力。如何提升律所的风险防控力,值得整个行业的从业者深思。

 

关注微信公众号持续了解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