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给出的教育宝典
发布时间: 2022-10-25

陕西省武功县人民法院(2019)陕0431刑初66号《刑事判决书》载明:武功县人民检察院以武检刑诉(201945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胡某娟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检察院指控:201913日晚,被告人胡某娟在家辅导儿子郭某丙学习,因郭某丙学习不用心而殴打郭某丙,致其头部几处受伤。14日凌晨4时许郭某丙发生呕吐,胡某娟将其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法院认为:“被告人胡某娟因管教未成年儿子学习,殴打儿子致其死亡,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之规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武功县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系初犯、偶犯,归案后认罪悔罪,可依法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第61条、第62条、第67条第三款、第72条、第73条之规定,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判决如下:被告人胡某娟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教育之痛莫过于如此。也有人支招,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在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以排解心头之怒。不过,作为执业律师,我们擅长为社会里的问题、纠纷和矛盾提供解决方案,虽然不是教育专家,也希望结合法律思维和律师思维为天下父母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如果教育学里面也有“第一性原理”,我们认为那就是:保持与孩子的良好关系。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在教育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教育学其实就是关系学”,所要强调的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孩子认可我们父母,信任我们父母,理解了我们父母,家庭的所有教育,孩子的习惯养成,父母的谆谆告诫都可以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赋能。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十个原则供大家参考。

第一原则: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都建立在和孩子的共同活动当中,家长有意无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只有在你没有目的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当然,我们父母过斑马线都不看红绿灯,就不要奢望孩子讲规矩,父母身体力行,就可以言传身教。

第二原则: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是有底线。比如说,放学了按时回家。当然,每个年龄段需要设置不同的底线。只要孩子不突破底线,就尽量不要再过多地对他做纪律方面的要求。又比如,每一个人都不要给他人添麻烦。这样的要求既可以是底线,也可以慢慢变为孩子的生活准则。除此以外,孩子就可以自由的想象和行动。

第三原则:少用权力,多用规则。

面对孩子,家长无疑是权威,拥有很大的权力。如果家长总是适用训导模式,启动家长权力,孩子就会成为一次一次的失败者。孩子频繁的失败,要么变得反叛,要么变得盲从。父母需要的不是征服孩子,而是赢得孩子的理解和信任。当然,规则与底线还有所不同。底线具有强制性,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但规则是和孩子协商产生。制定好了规则就不能再随意地、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第四原则: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好习惯都需要长期培养。比如说,家长都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只要出门就一定要带一个小书包,里面装上孩子最近最喜欢的书。出门之后看不看不重要。让孩子时时刻刻知道,即使出门了,随身携带的小书包里有一本最喜爱的书。这样的暗示其实就是一个脚手架,孩子按照这样的自我认知和心理暗示就比较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第五原则: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培养习惯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比如说,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不可能让他从绘本一步跨越到文字阅读,咱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桥梁性的书”,就是插画版的文字书,可以帮助孩子提升阅读水平。

第六原则: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孩子有缺点,父母总是忍不住批评,希望他变得更好。不过,大多数时候都事与愿违。与批评相比,表扬更加重要。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可以表扬的优点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有问题。父母得有随时表扬、鼓励孩子的意识。孩子通过你的鼓励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让他闪闪发光。一言以盖之,即便是一时看不见孩子的优点,那也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对于不好的行为,咱们心里得有个数,方法是定期和他一起反思,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比如说,上学迟到是因为赖床,而赖床是因为上床的时间太晚,那么按时间睡觉就可以了。反思不是批评,是一起找原因,找改进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鼓励或者反思,都要谨记对事不对人。

第七原则: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只是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父母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比如孩子的数学不好,可能在人文或艺术方面有优势;不喜欢弹钢琴的孩子,可能只是在键盘类技能方面没有优势,可以尝试舞蹈、绘画等艺术门类。不愿意接受孩子的短板,非得盯着它不放,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孩子的对抗,不仅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也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可能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因为他平庸,也不因为他有多优秀。

第八原则:多帮少管,供给资源。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资源做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孩子经常打架,原因之一可能是缺少体育活动的场所,不见得是因为孩子坏。父母的要做的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提供超出孩子预期的资源,让他在这方面的发展跟同龄人相比形成明显的优势。有资源的孩子才会逐步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才会珍视自己的时间,才会热爱生活,进而珍爱自己的生命。如果咱们希望孩子爱读书,咱们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也可以定期与孩子一起浏览图书网站,一起商讨购书计划。孩子买2本,爸爸买1本,你也买1本。如果希望孩子拒绝低俗的动画片,协助孩子找纪录片、故事片,再给他提供好一点的观看条件就行了。

第九原则: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大家都注意到,孩子往往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当然,老师也会因为孩子喜欢自己而反过来更加喜欢孩子,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要是不认可老师,父母就得想办法在老师身上找到一些能被孩子认可的特点。老师把孩子的一些问题告诉你,不是向你告状,也是为了方便你教育孩子。父母得注意不要把老师指出的问题直接传递给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

第十原则:先调整情绪,再处理麻烦。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不管是与孩子发生冲突,还是孩子与外界发生冲突,发生了冲突后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其实就屏蔽了整个世界, 当然也包括家长对他的教育。父母越是焦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所以,只有父母自己冷静下来,再来处理孩子的情绪。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太太在高铁上接到孩子班主任的电话,孩子与同学打架,手臂还可能骨折。我们没有生气,也没有表达愤怒,只是表达了对受伤的关切,并迅速与学校附近的朋友联系,拜托他带孩子去医院。联系上孩子后,第一句话是询问他的手怎么样,疼痛感强不强,能不能忍受。等他看完医生后,才问他要不要回家休息。最后,他与同学和解,所有的愤怒和风险都得到化解。

 

关注微信公众号持续了解资讯动态